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科教 > 正文 |
湖北九头鸟是什么意思 |
2025-08-06 10:0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黄玲娜 |
百度 建立了西安市共享服务平台(环保GIS系统),整合各类环境数据,如噪声、污染源等,实时评估西安市综合环境状况,全天候监测环境质量,快速定位到环境破坏区,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态环境。
在南宁市第二中学举办的第九届中学生生涯规划大赛上,参赛学生阐述职业梦想。(本文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知道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后,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的小李同学却和家里闹僵了。他向往影视传媒的光影世界,父母则忧心忡忡:“太烧钱,出路又窄。”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意见分歧,让一家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而在同一个城市的南宁市第三中学的赵同学目光则清晰许多,高一选定“物理+化学”时,人工智能的种子就已在他心中发芽:“冲好学校,更要选对专业。” 每年高考季,千万张志愿表被郑重填下。选择的背后,是懵懂、是盲从、是父母辈的经验,还是自己清晰的人生地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门课与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关联?如何帮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记者就此采访有关专家、教师和学生,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下简称“生涯教育”)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 南宁市第一中学职业倾向测试活动现场,学生们专注聆听职业咨询官的建议。 生涯教育,为何引起重视 回望来时路,不少大学生带着遗憾。 “我的好朋友选了会计专业,她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我就跟着报了。现在?数字看得我头大,真不知道未来怎么办。” “高中就喜欢玩网游,觉得挺酷,所以报志愿时想当然地选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进来才发现,编程和打游戏完全是两码事,兴趣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当时就想离开广西,去大城市看看。只要能去北京,不管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我都愿意填。” 高考志愿填报的理由五花八门,折射出对专业内涵、未来职业图景认知的不足——这是记者走访中听到的真实声音。这种信息鸿沟,在资源相对匮乏、父母对高等教育认知有限的农村家庭,往往更为明显。不少受访同学告诉记者,这样懵懂的选择,带来大学乃至就业后的“后知后觉”与错位感。 如何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各地的生涯教育活动又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开始招生时,我们的那批生源在全市排名垫底,起点并不被看好。”已退休10年的百色某县高中资深历史教师黄老师,忆起当年教授过的1996届学生,眼中仍有光。三年精心培育,5个班近70人叩开大学之门,其中20多人成绩优异,这是当地前所未有的纪录。更让他欣慰的是,30年后,学生们散落在全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秘诀?”黄老师顿了顿,“就是鼓励他们,也引导他们,去真正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未来想做什么。让他们按兴趣志向选,分散报,别扎堆竞争。高考志愿填报不是孤立的‘技术活’,它恰恰是生涯教育在升学这个关键节点上的具体落地。” 当然,黄老师也认为,那个时候的生涯教育仍处在一个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学校各自为战,没有政策指导,也没有成体系的教学指导。“孩子们每天面对具体的学科学习,可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将来会从事怎样的职业?将来会以何种方式服务社会?”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国家层面首次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广西随之跟进,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规范开设课程、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科学实施发展指导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此后,各中小学校以生涯教育为抓手,助推育人方式改革。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南宁师范大学夏辉辉教授,广西生涯教育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反复在她的生涯教师培训课中强调: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启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是抽象地给学生讲人生价值追求,而是要引导学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整体规划,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并将之转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 指引未来,什么样的课程受欢迎 日前,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面向初一初二的学生举办了首届生涯规划节。会场化身探索乐园:“探索快乐星球”(霍兰德兴趣测试)、“性格岔路口”(MBTI性格测试)、“价值观拍卖会”、“职业猜猜猜”……同学们穿梭在各个区域,脸上写满好奇与兴奋,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悄然认识自我、探索外部世界。 “生涯规划不是刻板路线图,而是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校长方海宁期待,“帮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星辰大海,既脚踏实地,也勇敢追梦。” 什么样的生涯教育更受学生欢迎,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引导?对此,南宁市第二中学校长黄幼岩视之为“目光长远的教育”关键实践:“生涯规划是追求自我、实现梦想的人生指引,对未来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生涯教育的探索在广西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柳州市为有效推进生涯教育的实施和落地,开启探索和实践生涯教育“三课联动,四化整合”模式,通过在小学阶段渗透“体验式”生涯认知教育、初中阶段开启“课程式”生涯探索教育、高中阶段打造“路径式”生涯准备教育,不断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柳州市第一中学是实践这一模式的代表。该校将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了高一和高三的必修课,高二也开设了生涯教育选修课,并开设生涯教育讲座等。每年学校对学生进行一次生涯规划跟踪测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不断调整生涯教育的内容。 桂林市各中学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举办专题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生涯测评和指导,开设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开设“家长职业大讲堂”,组织职业体验活动等,构建起立体的生涯教育网络。 作为广西首批示范性高中,桂林中学的实践尤为系统。该校以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为抓手,生涯测评及模拟选科、生涯规划教育师生和家长系列讲座为路径,以“家长职业大讲堂”及学生走出校园“职业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为突破点,努力构建起一个融合课程、活动、平台、大数据于一体,涵盖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等多维度内容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可以说,我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生涯教育工作,组织优秀生涯教育团队研发出版了系列图书,培养专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力量;各中小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营造出了生涯教育的良好氛围。 孵化梦想,呼吁全社会同题共答 政策落地,校园是否真正能成为学生们的梦想孵化器? “我想当科学家,规划是……”“目标中国传媒大学,做主持人!”“研发高效药,挽救生命!”2024年底,南宁二中第九届中学生生涯规划大赛决赛现场,少年们的声音稚嫩却充满梦想。 大赛不只有演讲,更引入VR职业体验区。学生们戴上设备,仿佛置身手术室、实验室、演播厅,在虚拟中触碰真实职业的轮廓。赛后,学生冼文越写下梦想卡:“三年前初次接触物理时,就被它令人惊奇的特质所吸引。当真正深入学习后,我惊喜地发现,物理除了贴近生活,还能探索宇宙奥秘,推动科技进步。”吴可瑶喜欢服装设计,她的愿望是:“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设计是灵魂的表达,我渴望用针线绘制生活的色彩,用创意阐述心中的力量。我将系统地学习素描、速写等技能……” 然而,热潮之下,沟壑犹存,尤其是在广大的县域中学。 某县城高中的韦老师坦言:“我们也有生涯规划课,但常和班会、心理课合并。”他表示,不少县域中学的指导力量捉襟见肘,多由班主任或资深教师兼任。资源有限下,毕业班老师精力往往聚焦于有望冲击名校的尖子生。“得到有效指导的,比凭感觉瞎报的成功率高。”韦老师的话,道出县域生涯教育面临的普遍困境和老师的无奈。 “生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总体来说仍然比较薄弱,尤其在县域及以下的中学,受限于师资、经费、观念等多种因素,重视程度和推进深度都明显不足。”夏辉辉教授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 她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一问题,远非仅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就能达成。“学校本身已肩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业成绩压力、心理健康辅导等多重责任。生涯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事业。”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的深入调研,为这幅图景提供了更广泛的佐证。她告诉记者,调研发现许多中学生由于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概念,从高一选科到高三填报志愿的整个关键阶段,都处于一种“跟着感觉走”或“听从他人安排”的迷茫状态。 “对未来要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行业,缺乏主动、深入的思考。加上没有科学地深入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因素,往往在选科目、选学校、选专业的关键决策上出现偏差甚至失误。”她因此建议:“生涯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从初中开始!” “这关乎我们下一代的成长路径和人生质量,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机构、企业乃至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与投入。”夏辉辉呼吁,全社会携手为孩子们构筑一个更有利于探索、发现和规划的理想成长环境。“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成年人无法回避的责任和考题。” 延伸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和生活方面做出明确目标和计划,以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过程。其涉及对自身兴趣、价值观、技能和职业目标的认知,以及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决策。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们能够持续地探索和深入了解自我,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特优势以及长期目标,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态度,从而提升自我认知和职业决策能力。接受过生涯教育的中学生,往往展现出更高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竞争力。 《广西日报》版面截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